以太坊十週年特輯:全球第二大區塊鏈的十大里程碑

以太坊十週年特輯:全球第二大區塊鏈的十大里程碑

Empowering Traders2025-07-30 18:55:43
2025 年 7 月 30 日,以太坊將迎來誕生 10 週年的重要時刻。十年來,這個平台不僅展現了創新與韌性,更成為全球採用的關鍵力量。自 2013 年白皮書發表以來,以太坊從一個概念逐步成長為市值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加密貨幣,其影響力橫跨金融、科技,甚至深入文化領域。
 
以下將帶你回顧 以太坊發展歷程中的十大里程碑,一同見證它如何改變加密世界。
 

1. 白皮書發布:以太坊的願景(2013年11月)

以太坊的故事始於 2013 年 11 月 27 日,當時 Vitalik Buterin 撰寫並發表了以太坊白皮書,提出一個去中心化、可編程的合約平台。不同於主要專注於點對點貨幣交易的比特幣,以太坊旨在支援各式各樣的去中心化應用(dApp)。這份白皮書首次引入了智慧合約等概念,為後來被稱為 Web3 的新型網路生態奠定藍圖。

2. 以太坊ICO籌集1800萬美元(2014年7月-9月)

2014 年 7 月 22 日至 9 月 2 日,以太坊舉辦了史上最早且最成功的首次代幣發行(ICO)之一,透過 比特幣籌集超過 1,800 萬美元。這場 ICO 不僅為後續協議開發提供資金,也樹立了加密融資的新標準,展現社群驅動籌資的強大力量。募集到的資金被用於成立 以太坊基金會,並支持協議的研發直到主網正式上線。

3. 以太坊創世區塊與十年無間斷運行(2015 年 7 月 30 日)

2015 年 7 月 30 日,以太坊正式上線,並成功開採出創世區塊。過去十年間,該網路維持了 100% 的運行時間,即使面對市場崩盤、大型硬分叉與高流量壓力,也展現出無與倫比的韌性。這種不中斷的穩定性,成為以太坊作為全球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重要信譽基石。

4. DAO 黑客事件與以太坊 / 以太坊經典分叉(2016 年 6 月)

2016 年 6 月 17 日,去中心化自治組織(DAO)在以太坊上籌集了 1.5 億美元資金,卻因智慧合約漏洞遭駭客利用,導致 360 萬顆 ETH 被盜。事件引發社群內部激烈爭論,最終社群決定透過硬分叉返還被盜資金,結果形成了兩條鏈:以太坊(ETH) 與以太坊經典(ETC)。這起事件深刻挑戰了區塊鏈「不可變性」的信念,也引發了對治理模式的長期討論。

5. Metropolis 升級:拜占庭升級與君士坦丁堡升級(2017 年 10 月-2019 年 2 月)

拜占庭升級(Byzantium Upgrade) 和 君士坦丁堡升級(Constantinople Upgrade) 是以太坊第三階段開發「Metropolis」的重要里程碑。
 
拜占庭升級於 2017 年 10 月 16 日啟用,帶來多項重大改進,包括支援 zk-SNARKs 以增強隱私功能,將區塊獎勵從 5 ETH 降至 3 ETH,並延後「難度炸彈」,為未來向權益證明(Proof-of-Stake, PoS)過渡鋪路。君士坦丁堡升級原定於 2019 年 1 月實施,但因技術原因延至 2 月 28 日上線。此次升級包含五項 以太坊改進提案(EIP),著重於 Gas(手續費)優化、新增操作碼與改善開發者工具。同時,它再次推遲難度炸彈,並將區塊獎勵進一步降低至 2 ETH。
 
這兩次升級顯著提升了網路效能與交易成本效率,並為 以太坊 2.0 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。

6. 以太坊的 DeFi 夏季DeFi Summer,2020年)

到 2020 年底,以太坊已穩固其作為去中心化金融(DeFi)核心基礎的地位。總鎖倉價值(TVL)從 1 月的 7 億美元暴增至 12 月超過 150 億美元,年增幅高達 2100%。這波爆發主要由一系列治理代幣的推出引發,包括 6 月 15 日的 Compound (COMP)、7 月 17 日的 Yearn Finance (YFI),以及 9 月 16 日的 Uniswap(UNI)。這些代幣點燃了 DeFi 協議的 收益農耕熱潮,用戶透過提供流動性或借貸資金即可獲取代幣獎勵。隨後,AaveCurve 等平台迅速加入戰局,將 DeFi 推向採用新高峰。
 
Uniswap 的日交易量一度與 Coinbase 等中心化交易所並駕齊驅,而其針對每個錢包空投 400 個 UNI,更成為加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用戶獎勵之一。2020 年 8 月,SushiSwap 上線,透過「吸血礦池」策略從 Uniswap 抽走流動性,為 DeFi 競爭增添戲劇性。同一時間,基於以太坊的 Wrapped Bitcoin(WBTC) 在 8 月中旬供應量突破 10 億美元,將比特幣的流動性導入 DeFi 生態。
 
雖然智慧合約漏洞與高昂的交易費用曾帶來挑戰,但以太坊的強大可編程性仍推動去中心化借貸、交易所、合成資產與保險等應用迅速發展,最終確立了它在開放金融生態中的核心地位。

7. 以太坊的 ERC-721 代幣標準與 NFT 狂潮(2021 年)

2021 年,以太坊的 ERC-721 標準徹底推動了非同質化代幣(NFT)走向主流。雖然該標準早在 2017 年就已誕生,但到了 2021 年,NFT 價值迎來爆炸性增長。CryptoPunks 價格飆升,多次單件售價突破百萬美元。藝術家 Beeple 的作品《Everydays: The First 5,000 Days》更在佳士得以 6,900 萬美元高價成交,成為全球矚目的歷史性拍賣,並讓 Beeple 躍升為當代最具價值的藝術家之一。
 
同年 5 月,Bored Ape Yacht Club(BAYC) 上線,結合社群會員資格、VIP 活動與名人加持,掀起了個人頭像(PFP)NFT 的熱潮,為所謂的「JPEG 夏季」奠定基調。
 
與此同時,以太坊也迎來文化實驗的高峰。從 Shiba Inu 這類將迷因文化與 DeFi 機制結合的代幣,到 Art Blocks 的生成藝術系列《Fidenza》,重新定義了數位藝術的價值與創意。NFT 熱潮還伴隨著各大平台的高調推出、實體活動 NFT.NYC 的舉辦,以及 Dread Scott 的實驗作品《White Male for Sale》等突破性嘗試。
 
在這股熱潮推動下,以太坊(ETH)於 2021 年 11 月 9 日創下 4,868.80 美元的歷史新高,反映了投資者對 數位所有權、可程式化價值與去中心化文化交匯的高度興奮。
 

8. EIP-1559與以太坊合併(The Merge)(2021年8月–2022年9月)

2021 年 8 月,以太坊透過 倫敦硬分叉引入了 EIP-1559,這是一項具有突破性的升級。它將原本的「首位拍賣」手續費模式,改為基礎費用(Base Fee)機制,由演算法根據區塊動態調整,並在每筆交易後 將基礎費用燒毀,而不是支付給礦工。雖然這項改動並未直接降低交易手續費(Gas Fee),但 EIP-1559 大幅提升了費用的可預測性與透明度。費用燒毀機制亦對 ETH 產生通縮壓力,特別是在網路活動高峰時,讓以太坊的貨幣政策朝向潛在的通縮模型轉變。
 
2022 年 9 月 15 日,以太坊完成了歷史上最重要的協議升級之一 「合併(The Merge)」。這次升級標誌著網路正式從高能耗的工作量證明(PoW),轉向環保且高效的權益證明(PoS),能源消耗因此下降超過 99.95%。合併將以太坊主網與信標鏈(Beacon Chain)合併,並為驗證者提供 ETH 質押獎勵,同時將 ETH 的發行量削減近 90%,使以太坊變得更具 永續性、資本效率與安全性。
 
這項轉型不僅徹底改變了以太坊的共識機制,也為未來擴展性升級(如 分片技術 與 先進的二層解決方案)奠定堅實基礎。
 

9. Rollup 時代:Dencun 升級、Pectra 升級與第二層解決方案(2024年3月–2025年5月)

2023 年至 2025 年間,以太坊全面擁抱 以 Rollup 為核心 的擴容路線圖,目標是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同時大幅提升網路可擴展性。
 
2024 年 3 月,Dencun 升級正式上線,推出了 EIP-4844(proto-danksharding),引入攜帶 Blob 的交易格式,大幅降低第二層(Layer 2)數據成本。這項升級讓 OptimismArbitrumBaseLinea 等 Rollup 解決方案更便宜、更高效,並顯著改善了使用者體驗。
 
2025 年 5 月,Pectra 升級接續實施,包含 11 項 以太坊改進提案(EIP)。其中,EIP-7251 將驗證者最大有效餘額提升至 2,048 ETH,EIP-6110 將驗證者激活時間縮短至 13 分鐘,而 EIP-7702 則引入智慧錢包支援。此外,EIP-7691 提升了 Blob 限制,進一步增強 Rollup 的擴展能力並提高網路吞吐量。
 
隨著這些升級的落地,以太坊變得更加高效、快速,並逐步邁向支持下一個十億用戶 的目標。
 

10. 以太坊 ETF 和機構採用(2024年7月–2025年7月)

2024 年 7 月,美國批准現貨以太坊 ETF,為加密市場劃下重要分水嶺。這是第一次,機構與散戶投資者可以透過受監管的交易所產品直接投資 ETH,而不必自行保管資產。BlackRock、Fidelity 和 VanEck 等主要資產管理公司相繼推出現貨以太坊 ETF,吸引大量資金流入,讓以太坊躍升為可與傳統商品並列的投資標的。
 
到了 2025 年初,越來越多上市公司(如 SharpLink Gaming 與 BitMine Immersion)將以太坊納入其公司財庫,不僅在資產負債表上持有 ETH,還透過質押(Staking)獲取收益。隨著流動性與收益結合,以太坊質押 ETF 也隨之出現,使投資人能在受監管的框架下參與並捕捉 ETH 的質押回報。
 
GENIUS 法案的通過更進一步鞏固了以太坊在數位金融中的地位,正式承認多數在以太坊網路上運行的穩定幣為可編程的美元等價物。這些發展共同推動以太坊成為代幣化資產、鏈上財庫與現實世界價值結算的核心平台。
 
閱讀更多:

為什麼以太坊十週年具有重要意義?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?

以太坊的十週年,不僅是一場象徵性的慶祝,更是對其發展歷程的深刻印證。這個平台從一個大膽的技術實驗,成長為現代加密世界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。十年的穩定運行展現了以太坊在技術上的成熟與運營韌性,而其影響力早已超越開發者社群,深入金融、文化與企業應用。
 
隨著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將 ETH 納入財庫並參與質押策略,以太坊正逐漸成為一種既能產生收益、又具可編程特性的數位價值形式。對交易者與建設者而言,這代表著一個結合穩定性、實用性與增長潛力的生態系統,而這一切都建立在堅實的基本面與持續創新之上。
 
展望未來,以太坊的路線圖涵蓋多項關鍵技術突破,包括 zkEVM 帶來的擴展性提升、帳戶抽象化 讓用戶體驗更流暢,以及透過 Rollups 與 Layer-2 進行架構模組化。這些升級旨在降低交易成本、擴大可及性,並支援大規模的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。隨著以太坊逐步邁向成為全球結算層,涵蓋從穩定幣到證券等各類資產,其潛在影響力有望擴展至數十億用戶。
 
然而,前路仍充滿挑戰。監管變化、智慧合約漏洞,以及日益激烈的競爭,都可能影響其未來發展。儘管如此,以太坊依然是 Web3 創新的核心。它的十週年,不僅是對過去十年的回顧,更是開啟區塊鏈下一篇章的起點。
 

相關閱讀

還不是BingX用戶嗎?立即註冊領取 USDT 新戶大禮包

領取更多新人專屬福利

立即領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