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加密貨幣再質押?如何提升超越質押的資本效率?

  • 中級
  • 5分鐘
  • 發布於 2025-08-20
  • 更新於 2025-10-16
 
質押(Staking)已成為賺取加密貨幣被動收入最受歡迎的方式之一。截至 2025 年年中,僅以太坊(Ethereum)就有超過 3,700 萬枚ETH 被質押,佔其總供應量的近 30%,年化收益率在 4-5% 之間。而Solana 及其他權益證明(PoS)區塊鏈也呈現類似趨勢,為參與者提供 5-7% 的年化收益率。截至 2025 年 8 月,DeFi 市場的再質押(Restaking)子板塊的總鎖定價值(TVL)已接近 275 億美元。
 
然而,傳統質押存在一個問題:資金效率低下。一旦代幣被質押,它們就會被鎖定,無法在其他地方使用。這正是再質押的用武之地。它將質押的概念進一步推展,允許相同的代幣同時保護多個協議,從而提高資金效率和潛在回報。截至 2025 年 8 月,CoinGecko 平台上列出了約 70 種再質押代幣,總市值超過 213 億美元。
 
本指南將帶您了解什麼是加密貨幣再質押、它如何提高資金效率和獎勵,以及為什麼它在 2025 年如此重要。

什麼是加密貨幣再質押?

再質押是一種重複使用您已質押的加密貨幣以賺取額外獎勵的方式。通常,當您質押以太坊(ETH)或 Solana(SOL)等代幣時,您的代幣會被鎖定,並且只用於保護主區塊鏈。透過再質押,這些相同的代幣,或者它們的流動版本,例如來自 LidostETH,也可以被質押以保護其他網絡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,而無需先解除質押。
 
想像一下,這就像同時將您的資金投入到兩個地方。您的代幣繼續在主區塊鏈上賺取基礎質押收益(ETH 約 4% 年化收益率,SOL 約 6%),同時也被重複用於保護活躍驗證服務(AVS),例如 EigenLayer數據可用性服務、Jito 的 Solana 驗證器,或像 Hyperlane 這樣的跨鏈橋。這種「雙重職責」可以提高回報;例如,以太坊質押者僅從質押中就可以賺取約 4% 的年化收益率,並可能從再質押獎勵中額外賺取 1-3% 的年化收益率,具體取決於他們支持的 AVS。
 
簡而言之,再質押既提高了獎勵也提高了資金效率,但它需要仔細選擇 AVS 並清楚了解保護多個協議所帶來的削減風險。

加密貨幣再質押如何運作?

 
再質押建立在正常的質押過程之上,並增加了額外的獎勵層。以下是逐步分解:
 
1. 基礎質押 (Base Staking) – 您首先在權益證明 (PoS) 網路質押代幣。例如,在以太坊質押 ETH 可獲得約 4% 的年化收益,而在 Solana 質押 SOL 可獲得 5–7% 的年化收益。這些獎勵來自於幫助保護區塊鏈。
 
2. 再質押層 (Restaking Layer) – 您可以將已質押的代幣,透過流動性質押代幣 (LST)(例如 stETH)直接或間接再次投入到再質押協議中,例如 EigenLayer (以太坊) 或 Jito (Solana)。這些平台允許您已質押的資產支援額外服務。
 
3. 共享安全性 (Shared Security) – 再質押協議允許新專案「租用」現有驗證者網路的安全性。資料層、預言機和橋接器等協議無需從頭開始建立自己的驗證者集合(這既昂貴又緩慢),即可利用以太坊或 Solana 驗證者的安全性。
 
4. 額外獎勵 (Extra Rewards) – 作為回報,這些協議會向您支付額外補償。確切的收益取決於需求、風險和您所保護的協議。

再質押如何運作:範例

單獨質押 ETH 可賺取約 4% 的年化收益,但新增 EigenLayer 再質押可透過保障額外服務將收益提高到 5–7% 的年化收益。如果您使用 stETH 進行流動性再質押,您還可能會收到流動性再質押代幣 (LRT),例如 ezETH,它可以在 DeFi 中用於借貸或交易,從而解鎖標準質押獎勵之外的額外收益層。
 
簡而言之,再質押意味著您的代幣在質押時並非「閒置」。它們在保護主區塊鏈的同時,還加班工作以支援其他協議,潛在地提高您的整體收益。

再質押與質押和流動性質押有何不同?

再質押與傳統質押不同,因為它允許您重複使用已質押的資產,而不是將其鎖定在單一網路中。透過質押,您可以保護一個區塊鏈,例如以太坊,這可提供約 4% 的年化收益,而您的代幣仍將鎖定在其他地方且處於非活躍狀態。透過流動性質押,您仍然可以賺取質押獎勵,但也會收到流動性質押代幣 (LST),例如 stETH,它可以在 DeFi 應用程式中進行交易或使用。這提高了流動性和資本效率,但也引入了智能合約和脫鉤風險。
 
 
 
再質押更進一步,它允許您將相同的代幣(或 LST)承諾給其他協議,有效地讓您的加密貨幣同時在多個地方發揮作用。例如,ETH 質押者可以在 EigenLayer 上進行再質押,並在其基礎質押收益之外額外賺取 1–3% 的年化收益。這使得再質押更有利可圖,但也更具風險,因為您承擔了複合削減罰款,並依賴於基礎鏈和再質押協議的安全性。簡而言之:質押只支付一次,流動性質押支付兩次(質押 + DeFi),再質押可以支付三次(質押 + 再質押 + DeFi),但風險層級更高。
 
簡單來說:
 
• 質押 = 賺取一份獎勵,代幣被鎖定。
 
• 流動性質押 = 賺取獎勵 + 在 DeFi 中保持代幣流動性。
 
• 再質押 = 賺取兩倍獎勵,但風險更高。

什麼是流動性再質押?

流動性再質押是一種進階策略,可讓您同時以多種方式運用已質押的資產。首先,您透過 Lido 或Rocket Pool 等流動性質押提供商質押 ETH 等代幣,並收到流動性質押代幣 (LST),例如 stETH。您無需被動持有該 LST,而是可以將其存入再質押協議,例如 EigenLayer、Renzo 或 Ether.fi,這些協議會向您發行流動性再質押代幣 (LRT),例如 ezETH。此 LRT 代表您已質押和再質押的倉位,並且仍然可以在 DeFi 中使用。
 
在實踐中,這意味著您可以賺取三層獎勵:基礎質押收益(ETH 約 4% APY)、額外再質押獎勵(通常為 1-3% APY,取決於協議),以及額外的 DeFi 收益(例如,將 ezETH 存入 CurveAave 以賺取額外 1-2%)。對於初學者來說,流動性再質押具有吸引力,因為您無需運行驗證器軟體;它就像通過支援的協議移動代幣一樣簡單。權衡是複雜性和更高的風險:您依賴多個平台(質押、再質押和 DeFi),這意味著更多的智能合約暴露以及任何一層失敗時的潛在損失。

再質押有什麼好處?

 
再質押對企業的好處 | 來源:Oodles.io
 
再質押越來越受歡迎,因為它不僅能提高投資者的回報,還能增強新區塊鏈專案的安全性和效率。以下是主要優勢:
 
1. 更高收益:單獨質押 ETH 可提供約 4% APY,但再質押可額外增加 1-4%,具體取決於您保護的協議。透過流動性再質押,獎勵可以通過在 DeFi 中使用 LRTs 進一步堆疊,有時甚至將收益推高至 7-8% APY 以上。
 
2. 資本效率:您無需購買更多代幣,而是重複使用相同的質押資產來賺取多個收入來源。這讓您的加密貨幣在無需額外投資的情況下發揮更大的作用。
 
3. 新協議的安全性:再質押透過讓新興專案(如預言機、資料層和橋接)「租用」驗證器安全性,而不是從頭開始建構自己的驗證器,從而幫助它們。例如,EigenLayer 在 2025 年已突破 190 億美元的總鎖定價值(TVL)和 460 萬枚 ETH 再質押,顯示出這種模式的強大潛力。
 
4. 流動性再質押的靈活性:如果您使用流動性再質押,您將收到 LRTs,這些 LRTs 可以隨時交易、重新利用或在 DeFi 中使用。與傳統質押(資金通常被鎖定)相比,這為您提供了更高的流動性。

如何開始再質押:初學者指南

如果您是再質押新手,第一步是在像 BingX 這樣的可信交易所購買您想質押的加密貨幣,例如 ETH 或 SOL,並為您的 加密錢包 充值。一旦您持有代幣,您可以開始在它們的基礎區塊鏈(以太坊、Solana 等)上質押它們,以賺取標準收益(ETH 約 4% APY,SOL 約 5-7% APY)。
 
從這裡,您有兩個主要選擇:
 
1. 如果您願意運行自己的驗證器節點,您可以直接在 EigenLayer (以太坊) 或 Jito (Solana) 等協議上探索原生再質押。
 
2. 然而,對於大多數初學者來說,更簡單的方法是流動性再質押。通過這種方法,您通過 Lido 等提供商進行質押以接收流動性質押代幣 (LST),例如 stETH,然後將其存入再質押協議,例如 EigenLayer、RenzoEther.fi。作為回報,您將獲得流動性再質押代幣 (LRT),例如 ezETH,它可以在 DeFi 中用於借貸、流動性挖礦或交易,從而將獎勵堆疊在多個層面。

初學者實用技巧

作為初學者,最好從小額開始使用流動性質押選項,例如 stETH 或 mSOL,然後再進入再質押。專注於信譽良好的平台,例如 EigenLayer、Jito 或 Renzo,始終檢查它們的 TVL 和審計歷史,並分散您的資產,而不是將所有資金都投入一個協議。請記住,雖然再質押可以額外增加 2-3% APY,但它也會增加罰沒風險,因此優先考慮流動性再質押代幣 (LRTs) 的靈活性,這些代幣可以在需要時進行交易或重新利用。

加密貨幣再質押有風險嗎?

儘管再質押看起來很有吸引力,但它也伴隨著更高的複雜性和風險:
 
1. 複合式懲罰(Compounded Slashing):如果您所保障的任何協議違反規則,您將面臨損失部分質押代幣的風險。
 
2. 系統性風險(Systemic Risk):多個協議依賴相同的抵押品;其中一個協議的失敗可能引發連鎖損失(類似於2008年金融危機的「再抵押」)。
 
3. 智能合約漏洞(Smart Contract Vulnerabilities):每個額外的協議都會增加風險。錯誤或漏洞可能導致資金損失。
 
4. 驗證者中心化(Validator Centralization):較高的收益可能會促使用戶轉向少數大型營運商,從而降低去中心化程度。
 
專業提示:再質押更適合熟悉DeFi風險的進階用戶,而非完全的初學者。

最終想法

再質押代表了質押創新的下一個前沿。透過讓相同的代幣保障多個協議,它最大化了資本效率並為投資者開闢了新的收入來源。隨著EigenLayer和類似平台推動數十億美元的再質押資產,很明顯這種模式正在重塑DeFi格局。
 
但請記住:高回報伴隨著高風險。複合式懲罰、系統性漏洞和智能合約風險意味著再質押並非沒有風險。初學者可能希望在探索再質押之前從流動質押開始。
 
如果您希望增加您的質押獎勵並且能夠管理DeFi風險,再質押可能是一個強大的策略。只需做好您的盡職調查,分散投資,並且永遠不要冒超過您能承受損失的風險。

相關閱讀